股票名称 | 当前价格 | 涨跌幅 | 市盈率 |
---|---|---|---|
N新天 | 4.58 | 44.03% | 13.07 |
N甘李 | 91.18 | 44.00% | 30.66 |
硕世生物 | 261.08 | 12.34% | 88 |
金晶科技 | 3.38 | 10.10% | 73.26 |
安彩高科 | 4.69 | 10.09% | 61.16 |
跨境通 | 5.90 | 10.08% | 0 |
爱迪尔 | 5.90 | 10.08% | 0 |
凯盛科技 | 5.91 | 10.06% | 50.9 |
雪榕生物 | 11.94 | 10.05% | 20.78 |
旗天科技 | 5.48 | 10.04% | 0 |
股票名称 | 当前价格 | 涨跌幅 | 市盈率 |
---|---|---|---|
乐视退 | 0.35 | -10.26% | 0 |
中 关 村 | 11.12 | -10.03% | 130.88 |
恺英网络 | 3.50 | -10.03% | 0 |
新力金融 | 11.58 | -10.02% | 375.54 |
顺网科技 | 23.55 | -10.01% | 0 |
金运激光 | 44.01 | -10.00% | 863.75 |
天齐锂业 | 23.22 | -10.00% | 0 |
国药股份 | 44.57 | -10.00% | 21.7 |
汤臣倍健 | 19.81 | -10.00% | 0 |
神州泰岳 | 6.13 | -9.99% | 0 |
随着技术和金融的全面融合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级金融机构意识到,如果不拥抱技术来提高客户服务体验和产品风险控制运营能力,他们很容易在智能时代被淘汰。
2020年,金融科技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大起大落。
一方面,大量智能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金融领域,使得金融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场景和格式;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行业日益受到监管当局的监管,这使得金融科技面临日益严峻的运营挑战。
在强监管时代的到来、疫情引发的非接触金融行业整体崛起以及智能科技与金融不断全面融合的共鸣下,2021年国内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走向备受业界关注。
记者采访了多位金融科技行业资深人士,对2021年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描绘了九个“猜想”。
猜想一:强监管时代来临
去年底,金融监管部门对未来金融科技业态监管给出了明确的“红线”: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和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第二,坚持一切金融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证上岗,坚持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第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促进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升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
据多位受访金融技术老手透露,2021年,相关部门将围绕上述监管原则实施一系列监管措施。
1.对金融技术格式采取功能监管的可能性很大。所谓职能监管,是指根据金融活动的性质进行监管,按照相同的规则,接受对功能相同、法律关系相同的金融产品的一致监管。以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为例,只要是从事相关互联网联合贷款的机构,无论是资金提供方、风险控制模型提供方、客户渠道还是技术支持方,都必须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通过渗透对整个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的所有运营环节进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和规避。
2.加强金融科技业态的行为监管。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存在误导产品销售、夸大广告等行为,比如在贷款利率方面通过文字游戏隐瞒“高利率”真相,在产品推广方面故意隐瞒其他收费项目。相关部门将严格监管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和推广,有效遏制虚假产品推广,维护消费者金融权益。
3.对金融技术平台实施审慎监管。对于银行来说,目前全球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设置了资本、流动性、坏账报告等监管要求。从而有效防止储户利益因银行操作风险的爆发而受损。但是对于金融技术平台来说,这些监管要求还是空白,导致金融技术平台缺乏审慎的监管体系。
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都在拓展互联网存款、互联网贷款、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经纪等业务。但实际上发挥银行功能如存款、投资、贷款等。因此,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涉及存款、投资和贷款的金融技术平台实施资本和坏账准备等监管指标,以有效监管
4.全面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一些金融技术平台依靠资本扩张和市场地位实现“垄断经营”,许多消费者的金融权益确实受到了侵犯,包括在获得互联网金融服务时必须授权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在获得互联网消费贷款产品时,由于金融技术平台的一些算法技术,只能选择金融技术平台优先选择的产品,导致其产品选择的弱化;在为互联网金融产品获取便捷服务的同时,很多产品风险条款被故意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导致消费者出现产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许多资深金融科技平台指出,2021年,相关部门将严格监管金融科技平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这可能引发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全面整改。
猜想二:“全球化”再启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非接触式生活和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模式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兴起,无形中给了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巨大的“全球化”空间。
多位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向记者透露,许多海外跨境电商平台正在积极联系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希望后者能够出口基于智能金融技术的跨境高效资金结算及配套金融服务运营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其跨境电商支付结算和中小企业配套金融服务能力。
但由于疫情原因,相关技术人员无法出国。目前,双方就技术输出和通过远程视频构建智能系统进行了积极沟通。
他们指出,一旦疫情在2021年有所好转,相关条件具备,他们将迅速向海外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帮助许多海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各种类型。
2020-04-15 22:01
2020-09-22 11:05
2020-04-08 10:13
2020-09-15 15:57
2020-10-30 10:21
2020-04-08 12:02
2020-04-13 10:13
2020-04-16 10:13
2020-10-23 09:35
2020-12-28 17:36